走进生殖中心,总能看到拿着胚胎报告单纠结的夫妻。最近遇到个姐妹拿着4cb的评级单问我:"这到底算好还是不好啊?"说实话,这个评分确实让人犯迷糊。按照国际通用的Gardner评分标准,第一个数字4代表囊胚扩张程度(完全扩张),后面两个字母c和b分别代表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的质量等级。说白了,4cb属于中等偏下的囊胚评级。
记得去年有个32岁的患者,取了12个卵最后只养成1个4cb囊胚。当时她哭着问医生:"这种胚胎还有必要移植吗?"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个唯一的4cb囊胚顺利着床,现在宝宝都满月了。这说明评级不是绝对的,实验室的胚胎师也常提醒我们:"评分低的胚胎也可能是潜力股"。
翻遍近五年的文献发现,国内三甲生殖中心的数据显示:4cb囊胚临床妊娠率在35%-42%之间,比优质囊胚低了15%左右。但有意思的是,2021年上海某医院的研究表明,4cb囊胚的活产率竟然能达到28%,这个数据比预期高得多。
去年参加生殖医学年会时,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山东的刘女士连续三次移植AA级囊胚都失败,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移植冻存的4cb囊胚,结果一次成功。专家分析说:"胚胎发育是个动态过程,实验室评估存在时间局限性,有些胚胎着床后反而展现出强大的发育潜能。"
要不要移植4cb囊胚,得看具体情况。如果是38岁以上的高龄女性,可能等不起重新促排的时间成本。就像我认识的一位39岁的老师,果断移植唯一可用的4cb囊胚,现在女儿都上幼儿园了。但如果是25岁的多囊卵巢患者,可能更值得再尝试获取更好胚胎。
经济因素也不能忽视。有位患者算过账:重新促排要花2万多,而移植现有囊胚只需8000。她说:"就当买张彩票,中了血赚,不中就当少买几个包。"结果还真让她"中奖"了。当然,医生建议要综合考量身体承受能力,反复促排对卵巢功能的影响需要警惕。
生殖科王主任常说:"胚胎评分就像考试分数,能反映部分问题但不是全部。"他建议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可以考虑移植:1、年龄>35岁;2、可用胚胎≤2个;3、既往移植优质胚胎失败过。临床确实有不少"低分逆袭"的成功案例。
有个重要提醒容易被忽视:实验室条件不同会影响评级准确性。去年就有患者在不同医院得到截然不同的胚胎评估结果。所以不妨把胚胎冷冻后换个实验室做二次评估,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最后想说,生育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有位移植4cb成功的宝妈说得好:"胚胎就像孩子,还没出生就被打分确实不公平。"在充分了解风险的前提下,给自己和胚胎一个机会,或许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