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蒙牛收购贝拉米后,行业内再现一起奶粉企业并购案。9月19日,圣元国际宣布正式完成对哈尔滨艾倍特乳业的收购。即日起,艾倍特正式成为圣元的全资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哈尔滨艾倍特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并于2017年成为首批通过国家配方注册制的企业,独立拥有启质、启程、启越三个配方注册奶粉品牌。收购完成后,圣元国际旗下的婴配粉注册系列总数将达到15个系列45个配方。
圣元国际表示,签约完成后,艾倍特旗下三个奶粉品牌将统一替换为圣元启质、圣元启程和圣元启越,马上进入生产、市场布局和销售阶段。蒙牛和圣元一前一后的收购举措背后,是随着奶粉政策的推动和行业趋势的变化,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渐趋活跃。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9月,圣元法国工厂正式投产,而在投资法国工厂之前,圣元卖掉了众多的国内工厂,目前其旗下的国内厂只剩三家。2018年5月,圣元还先后发起了对圣达乳业和金元乳业的收购。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此次圣元国际收购艾倍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到艾倍特通过国家配方注册的三个品牌以消化自身过剩的奶粉产能。
他对时代财经表示,按照“奶粉配方注册制”的要求,圣元在国内的三个工厂最多可以让他们申请获批九个配方系列27个配方产品。而圣元法国工厂奶粉产能太大,跨境购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圣元向要通过收购尽可能拿到更多品牌的注册资格来消化产能。
中国于2016年实施的“奶粉配方注册制”是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一步加强监管的重要举措,也成为近年来影响中国婴儿奶粉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根据新政的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如果要在中国市场销售,必须进行产品注册。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奶粉,每个企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宋亮认为,此次收购,艾倍特相当于将三个配方注册的指标出售给了圣元,以此换得退出市场的资本。圣元也省去了注册程序,曲线快速获得了新的注册配方。
不同于常规的配方奶粉注册渠道,圣元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了注册配方。那么,这是否也意味着,那些被注册制拦截在外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市场?
对此,宋亮分析称,目前国家对于通过并购获取配方注册的行为并无禁止,企业在完成收购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生产和检验即可。
乳业专家王丁棉则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定,配方注册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研发、生产和检验能力,贴牌厂商面临必须入股或收购上游奶粉工厂方才可以注册。只要上市产品承担责任的主体能够确定,那么通过并购的方式是为政策所允许的。
同时,上述两位行业人士也认为,随着奶粉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注册资质的盛行,行业兼并和整合的态势也将加剧。
和蒙牛收购贝拉米一样,圣元收购艾倍特也同样发生在行业不断兼并和整合的大背景之下。
一方面,政府对于行业兼并的鼓励是促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曾编制了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充足方案,明确规划在2016年至2018年要培育3至5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大型企业集团,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超过80%,企业总数再减少30家左右,最终配方奶粉企业整合到50家左右。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乳企获得配方注册资格提供了更多机会。《意见》指出要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等事宜。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滑对婴幼儿奶粉市场影响的逐步显现,以及大公司对于市场的蚕食,部分经营困难的小奶粉企业开始考虑退场,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开始提速。
宋亮分析称,现在行业内整体产能过剩,很多地方性小奶粉企业虽然通过了配方注册,但经营却并不景气,卖掉注册配方也就成为他们进行止损的一个选择。但同时,目前市场可供大企业收购的标的并算不少,价格也在不断下跌。“一些小型干法工艺的奶粉厂的价格只有300万到500万元,湿法的工厂的价格稍高些,大概会贵1到2倍,”宋亮补充说。
王丁棉也认同上述看法,他表示,目前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在国内有意出售自家品牌和工厂的小型奶粉企业并不在少数。“现在市场能够给与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一是寻求企业兼并或控股,尽量保留原有品牌,二是直接离场,转手卖掉品牌和配方。”
在王丁棉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一、二线品牌都在打着各自的算盘,但寻求收购与兼并都不约而同成为其谋生的共同选择——一线品牌想要继续把盘子做大,二线品牌则倾向于稳住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收购就是实现这些规划最为快速的途径。
但他也认为,对于圣元这样的收购方来说,在完成收购后,与艾倍特原有团队的磨合、新旧两种经营理念的冲突,也将考验其管理团队的心智。此外,有别于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圣元仍属于二线品牌,市场份额并不算大,更多的注册品牌和更大的产能并不意味着产品就能够被市场完全消化,其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一定能够就此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