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试管婴儿 >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来好孕网

发表于 2022-12-31

“哇——哇——哇”,1988年3月10日8点56分,随着响亮的啼哭,一名体重3900克、身高53厘米的女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产科病房里出生了。




医护人员一片欢呼,在场的众人相拥而泣。早已在产房最佳位置架好摄影机的《新闻联播》记者匆忙记下了这一刻,并在当天的节目中告知了全中国。




她是谁?为何会惊动记者?她的出生又为何引来如此大的关注?




她叫郑萌珠,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她的出生代表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历史性时刻。




她的出生倾注了一群人的心血,但最重要的是两个女人,一个是她的妈妈郑桂珍,另一个是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




1、想尽办法,也要生一个孩子



上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郑桂珍的普通乡村教师正过着煎熬难耐的日子,她与丈夫左长林结婚20年了,天天盼日日念,一直未孕。




郑桂珍身世清苦,从小没了双亲,跟着爷爷长大。结婚后,年迈的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她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老来有依靠。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丈夫是一位少言寡语的农民,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传宗接代是男人们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但造化弄人,年轻时郑桂珍因为感染过盘腔结核,双侧输卵管堵塞,一直怀不上孩子。




求医拜佛、找偏方、喝土药……各种方法试尽,夫妇俩陷入无尽痛苦,却无计可施。




身为女人的郑桂珍虽然绝望,但还是不放弃任何一丝机会,她想为自己生个孩子,也想为丈夫留一个后代。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听广播的时候,郑桂珍了解到北京的一个机构正在研究体外受精技术,她很是激动。




郑桂珍二话不说,拉上丈夫就从甘肃冲向了北京,通过各种渠道,她了解到这项技术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张丽珠教授团队正在攻克的项目。




可是,在她之前张教授团队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在被问到怕不怕时,郑桂珍虽然有一丝丝的担忧,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她知道,自己大老远跑到北京,不能试都没试又跑回去,她把这一次当成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




就这样,她住进了北医三院。




经过一系列复杂地检查和漫长地等待后,郑桂珍等到了取卵的日子。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取卵需要开刀,通过腹腔去触碰子宫里的卵泡。郑桂珍二话没说,忍着痛,积极配合。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取卵成功后,又熬过了漫长的胚胎培养过程,郑桂珍终于等来了胚胎移植。或许是上天对这位苦命女人地眷顾,四个胚胎成活了一个,也就是说,郑桂珍终于可以受孕了。




她不敢有任何怠慢,自从胚胎被移植进子宫受孕后,郑桂珍每日都盼着这个小生命长大,掐指算着临产的日子。




这一天终于到来,熬过了十月怀胎,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被推进了产房,剖腹产生下了她盼了20年的孩子。




她看着身边挥舞着双手的小生命,感慨万千,不禁喜极而泣。




她有太多想感谢的了,感谢丈夫的不离不弃、感谢自己的坚持不懈,最要感谢的是张丽珠教授的妙手仁心。




于是,她给孩子取名郑萌珠,萌是生命的萌芽,珠则取自张丽珠教授的名字中的字,为的就是让世人和孩子永远记住张教授。




2、排除万难,也要搞试管婴儿技术



说起张丽珠教授,也是因为偶然而研究起了试管婴儿技术。




她1944年从圣约翰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就一直从事妇产科相关的研究,期间去了英国和美国留学,学习了世界先进的妇产科技术,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任妇产科主任。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原本,张丽珠教授只想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是一千多封不孕症患者的来信打动了她,她们向张教授诉说没有孩子的痛苦和焦虑。




也正是从看完那些声泪俱下的信件开始,张教授决定研究试管婴儿技术。




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试管婴儿只在国外呼声很高,在中国大家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有相应的仪器和设备了。




据张丽珠教授回忆,那时连培养皿都没有,卵泡液的试管只能装进保温杯;全院唯一一根取卵针还是她从国外带回来的,用钝了就请钟表店的师傅帮忙磨磨;实验室的窗户关不严,进风进土,大家就动手用胶带封严。




比条件艰苦的,还有人言的可畏。




那个时候中国人口众多,许多人认为,张丽珠的这项研究就是在跟计划生育作对,这个帽子扣的可不小。在查了相关资料后,张丽珠教授认为计划生育倡导的是优生、少生,自己并没有违反政策。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接着又有人说试管婴儿就是从管子里蹦出来的孩子,她又不厌其烦的科普,试管婴儿其实最终也是在母亲的子宫中长大。




虽然条件简陋,虽然阻碍很多,但既然开始了,就要坚持下去。张教授没日没夜地带着团队研究,可惜前面12个不孕患者都失败了。




张教授接诊的第13个患者就是郑桂珍,看到对方如此信任,张教授不敢懈怠,她一心扑在郑桂珍身上,想着圆患者一个梦,也圆自己一个梦。




虽然取卵和胚胎培养的过程很顺利,但胚胎移植还是把张教授难倒了,当时的北医三院并没有用于胚胎移植的实验室,张教授只能借用生殖医学教授刘斌的实验室,并跟刘教授合作完成了胚胎移植这关键的一步。




忙活完这一切后,张教授并没有松一口气,她把进入受孕过程的郑桂珍留在了北京,一边照顾她的生活一边观察她的妊娠反应。




9个多月过去了,张教授等到了郑桂珍临产的重要时刻。身经百战的她,依然紧绷着神经,她担心生出来有唇腭裂或者其它的残疾疾病,而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哭声响亮,白白胖胖的孩子被抱出来的那一刻,张教授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郑萌珠的出生,让万千不孕家庭看到了希望,来找张教授的不孕夫妇趋之若鹜,她,真正的成为了中国的试管婴儿之母。




3、心系所嘱,小郑萌珠已渐渐长大



出生后,小小的郑萌珠硬是在张教授的要求和呵护下,在北京待到两个月才跟着爸妈一起回了甘肃老家。




回到甘肃后,小郑萌珠也是被一路优待,相关医学人员对她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监测。




身体发育、智商、语言能力……都在医学团队的监测和研究范围内,好在,一切都很正常,可以说,第一例试管婴儿非常成功。




即便如此,郑萌珠的童年还是受到了异样的眼光。上学时,不怀好意的同学嘲笑她是从管子里蹦出来的,街坊邻居们更是私下窃窃私语这个孩子应该长不大。




她没有理会这一切,已经懂事的郑萌珠知道,为了生下自己,妈妈和张教授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她不会被流言击中。




就这样,郑萌珠健康地成长着,期间张丽珠教授一直鼓励她好好读书,接受高等教育,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岁这一年,郑萌珠考上了西京学院。也正是这一年,北医三院组织了一场庆祝会,医院邀请了那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孩子们回到了他们生命起源的地方,这其中也有郑萌珠。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张教授再次鼓励郑萌珠好好学习,将来也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转眼间,郑萌珠毕业了,神奇的是,她也成为了一名医生,并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北医三院工作。




如今的她是北医三院生殖中心档案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她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帮助像妈妈一样的人,虽然并不伟大,但很有意义。




她觉得当初是张丽珠教授无私的帮助了他们一家,才能让爸爸妈妈了了心愿,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完整的幸福。如今她也要学着回馈,这不仅是张教授对她的教导,更是她自己的心愿。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2019年,31岁的郑萌珠也迎来了自己的小生命,她在北医三院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首例试管婴儿能分娩宝宝,这又是一项重大突破,帮助郑萌珠生产的赵杨玉医生说,这标志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成熟。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2021年,“腾讯人物”制作了一档纪录片叫《先见之人》,其中就邀请了郑萌珠。在节目中,郑萌珠向观众讲述了孩子的状况,如今已经2岁的儿子,活泼可爱,正在健康的成长。




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30年的轮回,在妈妈的坚持下,在张丽珠教授团队顶着艰苦条件日夜奋战下,当初通过试管培育的小小婴儿已经成家立业,有了下一代。




这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




4、尊重技术,亦要敬畏生命



如今,再谈起试管婴儿,大家已不再陌生。




北医三院的生殖医学中心在张丽珠教授地推动下已发展壮大,每年接近三四千的试管婴儿在那里出生。




不仅如此,北医三院还开通了试管婴儿培训班,在医学专家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地监督下,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开始在各大中心城市展开。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也正因如此,那些没有孩子的家庭、面临感情破裂的夫妻再也不用在痛苦和自责中自怨自艾,他们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拥有自己的宝宝。




相比自然受孕,试管婴儿过程漫长且成功率依赖于胚胎培育的情况。但总归,这项技术已经有了大量成功案例了。




34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



医学的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医学科研人员的努力和付出,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如果没有张丽珠教授开启先河,如今也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没有她的敢为人先,就没有如今中国成熟的试管婴儿技术;没有她,就没有千万家庭的天伦之乐。




生命源于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和精子的双向奔赴,渐渐发展成胚胎,长成小小的生命体。它来之不易,而又绵延不断。




每一个人都在这样的使命下诞生,有些人轻松,有些人艰辛。




但这股力量不可忽视,它是生命的起源,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文/sherry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来好孕网APP

生孩子就上来好孕网

试管帮APP

你的试管助手
  • 客服电话
  • 4009665618
  • 全天24小时免费咨询
Copyright © 2000 - 2018 试管婴儿 www.lhao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