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试管婴儿 >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来好孕网

发表于 2022-11-16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王晋康、刘慈欣、何夕等一批科幻名家。其中,作为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迄今他已发表短篇小说87篇,长篇小说10余篇,计500余万字,先后15次获得了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堪称中国科幻的头驾马车。


作为王晋康的忠实粉丝,我更喜欢他的中短篇小说。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苍凉冷峻、富有哲理,以生物学知识作为切入点,还因为他的作品读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深刻反思。2001年王晋康发表在《科幻大王》上的短篇小说《盗火》就充分地展现了他的这种个人特色。


《盗火》讲述了一个生物学大佬何不疑在准备提前退休的最后一天在记者的见证下,对自己负责的类人劳动力繁育中心进行安全性实战检验的故事,看似平平无奇的检验之后,却藏着他竭力隐藏的惊天计划。


今天,我将以《盗火》为例,从内容设定、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三个角度解读王晋康科幻小说的魅力所在。而在第四部分,我将结合整个故事,来谈谈我的两点思考。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01内容设定:双线布局,探讨最新的生物学技术突破带给我们的人性拷问和两难抉择

《盗火》虽然是一部短篇小说,却有着非常完整的内容设定,甚至在有限的篇幅里构建出了明暗两条线来叙述整个故事,强化整个故事的主题。


①明线:生物学家何不疑退休前进行安全检验,证明类人工厂的安全性


作为2号类人工厂的总工程师和消除指纹技术的发明人之一,生物学大佬何不疑决定提前退休,在退休前,他需要确保当类人工厂的生产线上产生带指纹的婴儿时,工厂的安全系统会立刻自动报警,终止全部生产程序,封闭大门,全区处于一级戒备状态。


所谓类人工厂就是通过组装人类的DNA来制造出人造人的特殊机构。为了区分本质上和真正的人类一般无二的人造人,世界政府规定必须对工厂里出生的所有人造人都消除指纹,这是必须遵守的禁令。何不疑的这次安全性实战检验就与政府的这条禁令有关。


为此,何不疑专门邀请了俄国世界级侦探推理小说作家斯契潘诺夫和《大公报》的著名记者董红淑进入自己负责的防卫森严的2号类人工厂,见证自己对2号类人工厂安全性的实战检验。


在我看来,老王设计的这条明线非常鲜明的体现了他理科思维,那就是逻辑性。这条明线的逻辑性就在于,当我们换位思考处在何不疑的位置上时,如果想在退休前证明自己对工作的尽忠职守,同时杜绝今后可能遭受的怀疑,那么搞次有外人监督作证的大动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职场老人在经历风雨后的智慧表现。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②暗线:何不疑是如何精心计划,在众目睽睽之下盗走了类人婴儿


与明显相对的,是一条精心设计的暗线,那就是何不疑想要在退休之前的最后一天,做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将一个有自然指纹的类人盗出2号工厂。这条暗线在经过前期各种非常不明显的铺垫之后,最终借由斯契潘诺夫的视角进行了一一梳理和解密。


为了完成这大事,何不疑在几年前就特制了一个足以乱真的“肚套”套在身上,利用进入工厂时不分男女,人人都必须脱去衣服进行的淋浴消毒,来使人们对他的“大肚子”司空见惯,制造思维盲区。


何不疑还在接待斯契潘诺夫和董红淑前,提前打出了烟雾弹:一篓装在竹篓里的金华火腿。用这个烟雾弹迷惑了观察力敏锐、善于推理的世界级小说家斯契潘诺夫,从而让他短暂的受到了蒙蔽,直到晚上回家后才恍然大悟。


在我看来,何不疑属于非常典型的高智商犯罪。为了达成自己将一个有自然指纹的类人盗出2号工厂这个目的,他很久之前就开始布局,利用假肚子降低同事的警惕心,反复宣称自己的老婆怀孕待产,找到合适的作证人,准备好烟雾弹,几乎每一步都走位准确,预期效果明显。


明线和暗线的双重结合,让整篇《盗火》显现出一种非常理性化的色彩,用一个非常理性化的外壳和逻辑,来引发读者看后的思考,可谓构思精妙。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02人物塑造:三个鲜明的形象,既有各自的性格体现,又有立场的冲突

①何不疑:一个手握生物学密码的生命科学家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何不疑无疑是成功的,他参与了类人消除指纹技术的发明,并且担任了2号类人工厂的总工程师,要知道,这样的类人工厂在全世界仅有三个。作为世界上能修改类人制造程序,使生产线中产生带指纹婴儿的三个人之一,何不疑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科学家的特点:专业、理智、技术高超。


但与此同时,何不疑的内心深处也是百味杂陈的,作为每天眼看着一个个类人婴儿出生的人,他对于类人充满了同情:


“我一直在做着一件违逆自己心愿的工作。从某个角度看,所有类人都是我的亲生孩子。我十分喜爱他们,但又不得不冷酷无情地防止他们混入人类,因为那将使人类社会走向大崩溃。”


在我看来,何不疑身份上的桎梏让他必须遵守自己的职责,保障人类种族的纯洁性,而作为单独“人”的部分,他又在类人创造和销毁的过程中饱受着人性的拷问。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促使他做出提前退休的决定,同时,利用盗取一个类人婴儿自己抚养这件事来促成自己内心理智与情感的和解。他的选择既是人性的偶然,也是人性的必然。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②斯契潘诺夫:一个思维缜密的推理小说作者


75岁的俄国人斯契潘诺夫,身材魁梧,方下巴,阔肩膀,浓眉大眼,须发全白。他既是《科学世界》的特约作者,也是一位世界级的侦探推理小说家。他的优秀在于即使在21世纪末,“电脑作家”仍不能战胜他,警方甚至常常需要利用他对案情的分析和预测来帮助破案。


对于何不疑的邀请,他从一开始就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他用一种平静的旁观者的心态,对时间的进程进行着缜密的、近距离的、全方位的观察。如果不是何不疑在一开始就提前准备好了烟雾弹:一篓装在竹篓里的金华火腿,那么斯契潘诺夫可能会更早的,在何不疑将婴儿带出2号类人工厂前就拆穿他的图谋。


在我看来,斯契潘诺夫在《盗火》中,扮演的是一个解密者的角色,也是一个中立者的角色。他为自己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而骄傲,在何不疑骗过自己之后,反而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斯契潘诺夫将自己对何不疑“盗火”的分析记在一个日记本上,打算等类人婴儿长大成人后举办结婚典礼时,将它作为自己的贺礼。想必这一点也早就在何不疑的算计之中了。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③董红淑:一个容易情绪化的著名报社记者


22岁的中国姑娘董红淑,是《大公报》的名记者。这是一个情感丰富,感性大于理性的姑娘。当她毫无准备的来到类人工厂,面对一个刚刚走下生产线的,可爱的、精美绝伦的、赤身裸体的婴儿时,她对自己从前所接受的社会认知产生了怀疑。


在见证何不疑的安全检验时,董红淑属于女性天然的母爱和丰沛的情感,让她对类人产生了极大的认同和同情,甚至站在类人的角度上替他们发声,试图阻止类人婴儿的销毁程序,无法做到熟视无睹,尽管她从理智上承认这种做法是适当的。


在我看来,董红淑就是平凡的普通人代表,人性的复杂在她的身上展露无遗。一方面,她捍卫真正的人类应该具有的尊严,认为人类和类人不能混淆;另一方面,她又为只是缺少了指纹,其他方面和真人相同的类人而于心不忍。何不疑恰恰利用了她的这种人性挣扎,转移了她的关注焦点,成功的为自己做了证明。


何不疑、斯契潘诺夫和董红淑三个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立场和态度。他们有的守护人类底线,却渴望得到内心的救赎;有的立场中立,觉得类人的存在自有其道理,应该顺其自然发展;有的从禁令坚定的支持者变成了怀疑论者,这种冲突的本质背后是复杂的人性。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03主题表达:科技进步背后往往存在着逻辑悖论和道德伦理悖论,这些悖论不解决,科技就将成为烧身之火,焚灭文明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瞒过宙斯,将火种盗取给了人类,从而使人类成为了万物之灵。王晋康将这部小说取名《盗火》,其中也藏着自己的深意。


王晋康在小说中刻意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立场,将背景设定为一个没有信息藩篱的世界。在这个前提下,世界上已经没有了敌对国家,没有了战争,没有军事基地、军事秘密之类的东西,甚至连商业机密也几乎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始终采用局域网,同外界的通讯系统有最严格的屏蔽的类人工厂就显得醒目而特别。而全世界的新闻界始终对类人工厂的存在装聋作哑,不过是因为在类人工厂里有太多的逻辑悖论和道德伦理悖论。


  • 类人的出生是否合法?
  • 人类为什么极其需要类人来作自己的仆人?
  • 类人的销毁是否违背了人类的生命观?
  • 强制性区分类人和人类是否真的有必要?
  • 是不是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类去同情和接受类人?

这种逻辑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悖论不断拷问着人类的良知。如果类人是安全的,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区分和销毁?如果类人不安全,为什么要允许他们出现在人类世界里?


《盗火》中的主人公何不疑,作为一个精英阶层的生物学家,为什么在类人技术开始时选择严守底线,却在最后选择了宁肯提前退休也要带走一个类人婴儿,盗出一个类人的“火种”?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藏着事关人类生存和演化的大命题。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04结合何不疑盗取类人婴儿的整个故事,谈谈我的两点思考

①没有逻辑和道德支撑,再进步的科学技术也只是在裸奔


王晋康在《盗火》的引言里这样写道:


不知什么时候起,“科学技术”变得让人忧虑了,它不再仅仅是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反而转身来变革人类。试管婴儿技术曾在伦理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如今风平浪息,它已成了医疗技术中的标准操作;克隆绵羊多莉激起了更强烈的地震,但余震犹在,克隆人类技术便已经瓜熟蒂落。克隆人到了今天还未能呱呱坠地,只是因为生物伦理学的约束。


在我看来,科技越进步,属于伦理学的约束就应该越加强,任何科技的进步都应该建立在伦理学的框架下。否则像贺建奎那样狂妄和野心的科学家就会给人类世界带来无法预知的灾难性后果。


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不断突破,像一匹野马,横冲直撞,如果不给它套上伦理和道德的笼头,只会让人类加速毁灭的进程,自食恶果。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②何不疑的可贵在于,他在盗火的同时也为火种的泛滥重新关好了牢门


何不疑曾对董淑红这样说:“我理解你的敏感,甚至我很赞赏你的愤怒。我们这些人已经闻惯了血腥味,已经见多不怪了。但我们是不得已而为之呀。类人的生产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只要稍稍放松,类人就会代替人类占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至于你耿耿于怀的死亡注射,说到底,是一个生物伦理学的问题。”


在接受采访的整个过程中,何不疑也在反复强调类人工厂安全措施的可靠性。诸如:


  • 类人工厂用超强度的碳纳米细丝和微波场建立的双层防护网,嵌入大量传感器防止破坏的地基和围墙,以及严密的进入通道检查;
  • 因为权限的设置,在全世界三个类人工厂中,能够修改制造程序,使类人产生指纹的工程师,不会超过3个;
  • 非现职的工作人员,无论以前曾经在类人工厂担任多高的职位,退休后都无法再次进入;
  • 带指纹的类人婴儿出生38秒后,安全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由工作人员层层检查,互相监督,实行注射死亡等等。

这些都无疑在表明人类对类人问题高度重视,为了避免灾难性恶果的发生,建立了完整而研磨的防护措施。堵住漏洞,这也是何不疑在退休前进行最后一次安全检验的原因。


普罗提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可以说,何不疑作为类人生产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对自己的产品有着父子之情,却也有着对全人类负责的使命感。无论自己的计划成不成功,这都会是一次极小概率的事件,不会给整个人类体系带来毁灭,这是何不疑作为一个生物学家的底线。


《盗火》: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婴儿身上表现的淋

结语

《盗火》虽然以何不疑顺利完成自己的计划,成功盗取了类人婴儿为结局,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王晋康写于19年前作品,放在当下,非但不过时,反而更具有贴近现实的启发力。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然造就无可避免的逻辑悖论和道德伦理悖论。那些在广阔的自然、宇宙面前人类的抉择和人性的挣扎永远不会停止,值得我们反复探讨,深思再深思。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来好孕网APP

生孩子就上来好孕网

试管帮APP

你的试管助手
  • 客服电话
  • 4009665618
  • 全天24小时免费咨询
Copyright © 2000 - 2018 试管婴儿 www.lhao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