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出生的时候,听力就已经发育完全,但宝宝的耳朵结构还很脆弱,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会给宝宝听力造成损伤。然而一旦听力出现受损,很难补救,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伤害宝宝耳朵的行为。
一、不当胎教
胎儿在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听力,6个月的时候听力接近成人。很多孕妈妈会选择音乐胎教,但不正当胎教容易对胎儿的耳蜗及听觉神经造成损伤,引起听力障碍,甚至是耳聋。
正确做法:
音乐胎教时不要贴近腹部播放大量音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音乐胎教要在24周以后才能进行。
二、发声玩具,声音过大
发声玩具对孩子存在一定的吸引力,但如果发声玩具的音量过大,宝宝长期与其接触也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
正确做法:
尽量选择分贝低,发声柔和的玩具,且要控制孩子玩耍的时间,不可长期接触。
三、久坐摇摇车
摇摇车一般是放在声音嘈杂的商场或路边,且摇摇车本身也会发出80到100分贝的声音。孩子偶尔处于这种嘈杂环境中会成短时间听觉疲劳,只要离开就会恢复正常。但如果经常坐,一坐就是很长时间,孩子容易产生头晕、眼花、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情况,长期以往对孩子听力损伤严重,甚至会引起耳聋。
正确做法:
如果孩子要做摇摇车的话,尽量选择相对安静的场所。选择柔和的儿歌,将摇摇车的音量调小点,低于80分贝。要严格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不能长期久坐。
四、被动吸烟
吸烟会影响食欲和嗅觉,同样也影响听力。经常处于香烟烟雾环境中会使儿童发生听力减退的风险提高30%左右。同时香烟中的成分能直接对听觉造成破坏,也能通过血液循环系统间接影响听力。
正确做法:
家长尽量不要抽烟,避免孩子二手烟吸入。同时如果吸烟环境中待过,回到家后要更换衣物,后再抱娃,避免孩子吸入三手烟。
五、喂奶姿势不当
婴幼儿咽鼓管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如果采用仰卧位吃奶,容易使奶汁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正确做法:
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注意宝宝的头部要高于身体部位。
六、擦鼻涕方式不正确
鼻涕中含有细菌和病毒,捏住两个鼻孔用力揩鼻涕,压力会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达到咽鼓管从而引发中耳炎。
正确做法:
应该是堵住一侧鼻孔,然后擤另一侧鼻孔。切不可两个鼻孔同时擤鼻涕。
七、掏耳朵
大人感到耳道不适的时候喜欢掏耳朵,以己度人,有些妈妈也会给宝宝挖耳屎,这很容易导致宝宝外道受损。
其实耳屎对耳朵对有保护作用。耳屎呈酸性有杀菌抑菌作用,还可以吸附灰尘和小虫,对听力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耳屎较多的时候会自行排出,不必要经常清理。
正确做法:
耳屎会随着宝宝的日常动作自然掉落,如咀嚼东西,张口说话,睡觉时转动头部等运动都会使耳屎掉落下来。
但如果宝宝耳垢较多和灰尘、脱落上皮等混合在一起,难以自然排出,堵塞外耳道,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让医生帮忙取出。
八、滥用药物
药物性耳聋一旦发生,治疗十分空难,有些可能会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且目前临床上已知的耳毒性药物已到达100余种。
正确做法:
母亲在孕期尤其是前三个月的时候应该禁止用一些损害胎儿内耳的药物,如链霉素等。儿童禁止使用对听神经损害严重的药物,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如果必须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注意有无耳鸣、头晕等现象,且要尽快采取措施。
九、揪耳朵
气急的时候,甚至有时候开玩笑,有些家长都会揪孩子的耳朵,力度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孩子耳朵收到损伤。
正确做法:
无论什么样的原因,无论谁都尽量要避免揪孩子的耳朵。
除此之外,宝宝洗澡、游泳时要尽量避免水流到孩子耳朵里,发现水进耳朵后要及时清洁。平时尽量让孩子少去环境嘈杂的地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