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无处不在,掌握一点心理学让你在育儿道路上不再迷茫。
一个人长大了,整天无所事事,做事没有目标感;另外一个人,一个月给他规定完成100万的业绩,他能超额完成。这就是由表及里,现象看到本质的问题,还得从这两类人小时候被培育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了长大后不同的表现。
动机决定能否自我驱动完成目标(动机分为自主动机 、受控动机)
由于一个自燃式发动机,自主驱动内在价值,而不是依赖于外在反馈,反馈是积极就表现出积极的表现。这类孩子被培养出了一个合格的成长土壤,他不会过多在意外界的声音,他自信,做事专注,他的意志也不会轻易以外界的反馈而转移。
反馈如果是负面的,则表现出负面的表现。这类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影响,而无法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总是不自觉的活在别人的声音里,仿佛为别人而活。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培养自主动机,自燃式发动机内驱动机,而不是相反的受控动机。
孩子数学考试,满分100分,错了几道题,扣了几分,只得了八十几分,你对此十分不满,追问孩子怎么没拿满分?因为太过于追求满分这个结果,而忽视孩子学习的过程,由此在孩子心里就留下了一个印象:家长只需要我拿到这个满分结果,具体过程是啥样的,我也不用很在意,不用去追求是否是学习的过程让我感到快乐,以至于我愿意去全身心学习的更好。
长久下去,孩子就没有自我驱动力,做事情只求结果,只要结果达到了,就不再有更高的追求,永远停留在满分100分了,也很难去完成比这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更多关注过程,根据过程去分析结果。
留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培养孩子的自动动机。有这样一个场景:几个宝妈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带上一些玩具去公园玩,有一个孩子就对自己妈妈说,他想要那个小朋友的玩具,想借来玩一下,这个宝妈就走过去和那个宝妈说,能不能把你家小朋友的玩具借来看下,那个宝妈说:“请亲自去问我家小朋友哈,玩具是他的,他是否愿意全看他哦”。孩子长大后,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去决定,家长集权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丧失自主动机。换句话说,你都帮孩子决定好了要啥、不要啥,他就没有了自己思考、选择的空间。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考上985/211,强迫孩子做这自己并不喜欢、并不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这孩子语文不好,对语文不感兴趣,家长硬性要求这科分数排到班级前几,他对数学感兴趣,喜欢一些逻辑推理,而且数学成绩相当不错,但是家长认为,语文拉低了总分数。哪一天,在家长强烈的要求下,语文终于到了班级前几名的分数,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无比高兴、甚至是成就感,因为他不想要,这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个好的自我动机。
如果孩子本身就对985/211不感兴趣,对考名牌大学不感兴趣,志向不在此,在家长的逼迫下,考上了大学,他也不会高兴。
随着孩子一步一步的长大,每一阶段的需求都不一样,家长也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和孩子相处,去了解孩子心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家长提供哪些帮助?家长应该在孩子需要时及时提供拐杖,给他一个支点;不需要时,就不要过多干涉。
下一期,继续唠嗑关于育儿的心理学知识的运用。